第63章 上屋抽梯

梧桐疏影 / 著投票加入书签

啦啦文学网 www.lalawx.com,最快更新大汉再起最新章节!

    上屋抽梯。

    这是三十六计之一,又叫做过河拆桥。

    大概的做法分为三步。

    第一步就是制造某种使敌方觉得有机可乘的局面,就好比是给对方把梯子搭好,让对方瞧见了通道,这之后,也就可以进行第二步;第二步乃是引诱敌方做某事或进入某种境地,嗯,就是让他们被某种利益所诱惑,自觉地走上梯子来到了阁楼。

    于是,有了最后一步。

    最后一步则是截断其退路,使其陷于绝境。

    这就是所谓抽梯。

    抽去梯子之后,敌人也就无处可走,没有地方躲避,只能被迫承受打击,被本方的意志所控制,没有周旋的余地。

    过河拆桥与之类似,只是,梯子变成了能够灵活拆除的木桥。

    就在刘封前往黄府拜访诸葛亮而不遇的时候,在刘琦府中,一个新建不久尚未建造齐整的高台上,诸葛亮摇着羽扇,面沉如水。

    此时,他正是中了上屋抽梯的计策,设下这个计谋的人乃大公子刘琦。

    事情是这样的

    不过,要讲清楚这件事情,需要花点时间,需要追溯到很久以前。

    话说刘表在娶蔡夫人之前,在山阳老家有原配夫人,生下了长子就是大公子刘琦,后来,夫人病逝,在荆州任上,为了和荆襄豪族打成一片,稳定统治基础,他娶了蔡瑁的二姐为继室,生下了小公子刘琮。

    刘琦少年时期是在山阳长大,后来来到了荆州,天然地成为了荆州山阳一系的支持者。

    在刘表身边,主要有两拨人在争权。

    一部分自然是以蔡瑁,张允以及蒯家为主的荆襄豪族,另一拨人则是随着刘表前来荆州上任的山阳旧人,嗯,也就是刘表的乡党和他的旧友,没有这些人,刘表只能被蔡瑁等架空。

    一直以来,双方是斗而不破的局面。

    然而,随着刘表的逐渐年老,随着天下大势的转变,这种斗争的局面也就快要分出了胜负。

    现在,荆襄豪族大占上风,山阳旧人全面落败。

    体现在哪儿呢?

    体现在继承人之争。

    山阳旧人天然就支持大公子刘琦继任荆州牧,就像荆襄豪族天然就支持刘琮一样,这就是所谓的屁股决定脑袋。

    至于谁更优秀,谁更聪明,谁更英勇

    根本就不重要,哪怕是一个白痴,也会在支持者的嘴里变成强似秦皇汉武一般的存在,对方哪怕真的如秦皇汉武,也会在本方势力的嘴里变成一个狂妄无礼的小子,一定会把大好基业弄得崩塌。

    在刘表年富力强还有着威望的时候,刘琦和刘琮之争还不分胜负,当刘琦坠入下风的时候,刘表甚至引来刘备支持,让这种争斗继续,仍然保持在斗而不破的局面内,如此,刘表的统治依旧稳固。

    因为,所有人都想讨好他。

    但是,当他年老,精力不济,疾病缠身,在以人们肉眼可见的速度衰老下去的时候,这种局面也就被打破了。

    刘琦在世子之争中全面落入下风。

    一旦对权力失去控制,权力也就逐渐落入了荆襄豪族之手,这些人有权有势有钱有地盘有人力,并非完全依赖刘表的山阳旧党可以对抗的,有着刘表支持,山阳旧人方才有反击的能力,刘表自身都在衰弱,靠着他的山阳旧人也就全面落入下风,很多官员已经因为各种错误而去职。

    没有这些人的支持,刘琦也就宛若风中残烛,摇摇欲熄。

    刘琦虽然不是什么天纵英才宛若秦皇汉武的人物,却也不是蠢货,是有着正常人智商的正常人,面对这种一步步调入泥潭,眼看生命就要不保的局面,他自然要奋起一搏,想要为自己找一条活路。

    最初,他想要依靠刘备。

    刘备虽然只得新野一座小城,军力也不多,扩展起来也就万把人,但是,他这一万人大部分都是经历过沙场血战的老兵,精悍程度远非连平定荆南四郡都有些吃力的荆州军,刘琦若是能得到刘备支持,并非没有一搏之力。

    当然,这需要刘琦效仿后世的李二,能够狠下心来进行兵谏。

    但是,他的情况比起李二还要糟糕,在襄阳,他并没有自己的部曲,只有几十个不知道有着多少敌方细作的亲兵,而刘备远在新野,哪怕愿意协助他上位,从新野运兵过来也没办法做到无声无息,可谓是鞭长莫及。

    何况,刘备仁德这个人设天下有名,他也做不出那样的事情。

    现在,刘琦就像是困在笼中的野兽,无法可想。

    所以,他请来了诸葛亮,想向诸葛亮寻求答案。

    毕竟,我们诸葛先生有着卧龙的称号,自比管仲,乐毅在内理政可以像管仲那样治国,在外带兵可像乐毅那般以弱胜强,吞灭强齐。

    在刘琦看来,诸葛亮这样的智者一定能够帮助自己摆脱目前的结局。

    当然,在诸葛亮不曾投靠刘备之前,刘琦是不会向他问计的,哪怕那时候他们就有过接触,有着交流。

    那时候,诸葛亮还算是荆襄豪族的外围,毕竟,他娶的是黄家的女儿,老丈人和蔡瑁又是亲戚。

    问计于他,岂不是自投罗网?

    后来,刘琦改变了自己对诸葛亮的看法。

    第一,诸葛亮拒绝了出仕,拒绝走老丈人的门路通过荆襄豪族的关系出仕,而是入了在荆襄豪族眼中就像是丧家之犬的刘备,成为了刘备集团中的一员,这就代表着诸葛亮和刘琮那边的人拉开了距离。

    其二,诸葛亮入了刘备集团之后,在襄阳公干这段时间,并没有拒绝过他的邀请,要知道,很多荆襄士子,曾经和刘琦关系也很好的士子,甚至有着同窗关系的士子,现在也经常找借口拒绝刘琦的邀约。

    他们在避嫌,在向某些实权人士表明态度。

    诸葛亮并没有拒绝刘琦,这说明代表左将军的他现在秉承的是刘备的意志,刘备一开始是在刘表的默许下支持刘琦,现在,刘表并没有明示,刘备也就不会改弦易辙,依旧会支持他。

    这样的话,他若是找诸葛亮问计,说不定会得到答案。

    可惜,刘琦尝试了很多次,诸葛亮总是摇着他的羽扇,要不笑而不语,要不顾左而言它

    刘琦有些糊涂了。

    好几次之后,他才恍然大悟。

    诸葛亮究竟在担心什么?

    于是,有了这一次的邀约,他邀请诸葛亮到自己府邸来,邀请他登上自己家中新建的高台,居高临下,以便浏览襄阳城内的美景。

    高台尚未修建完整,只能依靠梯子登上去。

    当他们上了高台之后,刘琦也就命下人拆去了下方的梯子,高台上,也就只有他和诸葛亮二人。

    这就是刘琦版本的上屋抽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