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4章 一天比一天好

岑小沐 / 著投票加入书签

啦啦文学网 www.lalawx.com,最快更新太阳照到的地方最新章节!

    94

    蒋凤离婚,带着孩子回芦村,在芦村来说是件大事。

    最开始勇叔担心的,无非是蒋凤带着孩子回来,会被人耻笑,抬不起头做人,但这几个月,家家户户外出务工的子女都回来了,纺织厂不仅给大家培训技能,发现员工有学习需求之后,为了缓解吴校长那边承担的压力,由孟宁牵头,和县里的夜校合作,直接到厂里来给大家上课。

    思想觉悟这一块肯定是要进步不少了。

    等蒋凤回来之后,其他村民上门来扯闲谈,基本也没人提离婚的事,都在说什么收徒弟,多关照一下自家丫头,听得蒋凤和勇叔勇婶儿夫妇都一头雾水。

    夜里孟宁才和姜斌一起登门拜访。

    蒋凤的小女儿已经和蓉妹子一起去睡觉了,为了不吵到她们,特意选在了堂屋聊天。

    “孟书记,姜队长,本来我应该去村委会感谢你们,但是又怕耽误你们工作……”

    “感谢的话那就确实没必要了,过去的都过去了,人要向前看,”孟宁开门见山地说,“我们这次来,为的是另外一件事,想请你帮忙。”

    蒋凤听完立刻挺直了腰背,一脸坚决地说:“您尽管开口,我一定赴汤蹈火,在所不辞!”

    姜斌听得直接笑起来:“不至于,我们还能让你上刀山、下油锅吗?”

    孟宁说:“事情是这样,纺织厂现在和城里的服装厂签了战略合作,这是我之前就跟你提过的,但是需要在每件成衣上都做一些人工刺绣元素上去,这是确保在一定价格的基础上还能有市场竞争力。”

    “没问题,我可以,我每天都能从早绣到晚上!”蒋凤马上承诺道。

    “不,你误会了我的意思,”孟宁解释道,“你是村里一致推选出来,绣工最好的姑娘,但是只有你一个远远不够,机器出货的速度会远远高于手工刺绣,所以我们需要开一个刺绣班,你来负责教学,培养更多一批能够刺绣的工人出来。”

    蒋凤听了,觉得如同天方夜谭:“我……我能开班教刺绣?”

    “为什么不行?你读过书,表达能力清晰,刺绣手艺又好,你培养出来的,将来都会是纺织厂的骨干,我们需要你。”

    这是个让人无法拒绝的工作,蒋凤激动得一整晚都没睡好,但早上起来依旧很精神。

    她如约来到厂里的时候,吴厂长亲自接待了她。

    “你之前的刺绣作品我们都看过了,几个大老板也都觉得你是最好的人选,”吴厂长也不兜圈子,“但是我们对你还有另外一个要求。”

    “您说。”蒋凤心里有些紧张。

    “和经销商谈合作,需要有成品给他们看效果,所以你在教刺绣的同时,可能还需要直接出绣品。”

    这是个出乎蒋凤意料之外的要求,她一时有些懵。

    吴厂长马上说:“待遇方面你放心,孟书记特意来打过招呼,一会儿我就带你去人事部门办入职手续,你填一下资料,下个月开始,五险都给你买上,工资是按特殊人才引进的标准给的,教学费用另算。”

    蒋凤愣了好一会儿,才眼眶泛红地去握住吴厂长的手,颤抖着说:“谢谢您……谢谢党!谢谢政府!”

    就这样,蒋凤在纺织厂开起了刺绣班,白天她在家刺绣,也不耽误看孩子,夜里勇婶儿忙完了,能帮她带带孩子,她就去厂里上课,一个月下来,收入非常可观。

    蒋凤在补贴家用方面毫不手软,每次都给得非常大方,除此之外,她还给勇叔买按摩机,给勇婶买护腰,蓉妹子买衣服买教辅书,家里人一边感动,也一边默默不安着。

    勇婶儿私下偷偷跟她说:“钱可别都花了,你一个女人,带个孩子,太不容易了,得为自己将来想想。”

    “妈您放心,我钱没乱花,我还得给丫头攒学费呢。”

    蒋凤根据自己的经历,很清楚的知道,这个世界上,只有自己能靠得住,尤其是女孩子,如果把终身托付给一个不值得的男人,很可能一辈子就毁了。

    她的女儿,将来一定要有靠自己生存下去的能力,所以必须读书,小学、初中、高中、大学,只要丫头能考上,哪怕研究生、博士她都得送!

    就这样过了几个月,经过蒋凤手工刺绣的样衣获得了经销商们的一致认可,她的教学也初见成果了。

    好几个本来就有刺绣底子,又肯吃苦耐劳的女孩子,全都能出样品了。

    吴厂长特别高兴,给了蒋凤和这几个女孩子们一笔奖金,同时开始在厂里鼓励男人也可以去学习,工种不分男女,都可以上!

    许令嘉这段时间学校里的事情多,还是从罗娟这里听到的好消息。

    “真是太好了,”许令嘉很高兴,“等纺织厂的生意上了正轨,孟书记也能松口气。”

    “孟书记现在这口气还不能松呢,”罗娟一边收拾东西一边告诉她,“听说上次去市里开会,上面明确下了指示,脱贫工作要稳步推进,年底之前,必须全面脱贫。”

    许令嘉对于脱贫没有太明确的概念,只觉得现在村里的人日子都过得好了起来,不明白还要达到什么硬性指标。

    “经济发展是一方面,我上次去,听骆大哥说,他们现在在为危房迁移的工作头疼。”

    这一点,其实许令嘉一直很困惑:“山上那些房子都那么老旧了,一下雨屋顶上就漏雨,明明政府都给他们准备好安置房了,也不是因为钱的问题啊,他们到底为什么不肯搬?”

    “这里的乡亲们大多都有故土思想,住了一辈子的房子,很多都住了好多代,去住楼房之后,大家不习惯坐电梯,也不习惯坐马桶,很多生活上的问题都需要重新适应。”

    罗娟说完,想了想,还是把那句藏着没说的话给说了出来:“最重要的是,现在国家提倡火化安葬,村里的老一辈可都给自己定好了生祭,这是你知道的。”

    许令嘉毕竟从小在城市里长大,也还年轻,所以才会不理解这些事对祖祖辈辈生在大山、长在大山里的老人来说,有多么重要,。